2007年6月10日星期日

新加坡天福宫匾额《波靖南溟》的由来

李庆年〔新加坡〕


不久之前,本地中文报纸为了天福宫匾额《波靖南溟》而热闹了一阵,一时之间,报人记者,学者专家,纷纷扬扬,撰文立说,推敲揣测匾额来源。然而推敲无门,揣测莫据,来源不清,终无结果,匾额依然,神秘高悬。其间且有人因目睹光绪皇帝颁赐的黄绢御书而兴奋莫名者,有人目睹黄绢御书而认为价值连城者,时光荏苒,人心思利,历史沦为论值猜测,实在令人感慨桔逾淮化为枳的悲哀!
《波靖南溟》的由来如何?稍查资料,即可一目了然。据1908年7月1日《叻报》新闻“神人共庆”条所载:

昨为本坡福帮侨商送神回銮之期,并于是早在天福宫正殿恭悬御赐匾额一方,文 曰:波 靖南溟。上盖御宝,篆曰:光绪御笔之宝。匾之首末添注款文曰:光绪三十三 年十月吉旦,奉赐御书墨宝于天福宫,臣福建众绅耆恭摹云云。
先是,前年泉州大水为灾,叻中诸闽商由平粜局存款项下拨银一万元,汇解泉城,
交由筹赈局绅黄谋烈、林云龙、黄搏扶诸君设法赈济。事毕,由局绅据情禀报省府各宪 ,旋经闽督奏请奖励,以侨商助赈出于至诚,虽据称不敢仰邀奖叙 ,自未便没其急公好 义之忱,恳请天恩,准给御书匾额,移奖天福宫,由陆军部恭赍到闽,邮转来叻,当经 闽籍绅商祗领摹刻,敬谨悬挂,以志君恩,以答神贶,而诸商之出资助赈,谊笃维桑, 亦可共垂不朽矣!
又查御书真迹系黄绢墨书,每字约尺有五寸,另制锡匣一个,珍藏其中,敬置匾额
之上
当悬挂时,各绅商衣冠跄济,拈香行礼,颇极一时之盛。惟本届送神,仅用香、亭
、旗、伞,不似从前之雕扎点景。节靡费以兴学堂,顺舆情以存古制,斟酌的中,神人 共庆,将见一变至鲁,一变至道,胥于此举卜之矣!

这一记载将《波靖南溟》的由来写得清清楚楚。原来,当时泉州发生大水,新加坡福建帮商人发起赈灾捐款,在当地设立平粜局,并将所筹集的一万元汇往泉州筹赈局。事后,泉州筹赈局禀报省府,又经闽浙总督(当时的闽浙总督是松寿) 禀报朝廷,于是赏以御书,以资奖励。新加坡天福宫是福建帮议事之所,平粜局即设于此处,因此,光绪帝的御书赏给天福宫是十分自然的。
从记载中还可以知道,御书是通过邮寄方式寄来,并无通过任何人携带。御书到达后,才加以摹刻成匾,悬挂的日期是1908年6月30日。记载中所说的“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吉旦” ,指的是收到御书的日期,即1907年11月。至于御书何时发出?《清德宗实录》卷五七一记载:

(光绪三十三年三月) 癸丑,颁南洋新嘉坡天后庙扁额曰:波靖南溟。谕军机大臣 等电寄

光绪三十三年三月癸丑,即1907年5月4日,这里所说的“颁南洋新嘉坡天后庙扁额” ,指的是御书而不是已经摹刻的匾额。御书由“军机大臣(时为铁良) 等” 寄 发,我们配合《叻报》所载来看,即军机处陆军部负责将御书送往福建,再由闽浙总督或泉州筹赈局诸绅商邮寄新加坡。从1907年5月4日御书寄出至1907年11月收到,约共是五个月,九个月后,即1908年6月30日,御书制成匾额,悬挂在天福宫正殿上。
《叻报》载“御书真迹系黄绢墨书,每字约尺有五寸,另制锡匣一个,珍藏其中,敬置匾额之上。” 这描述与今天所见一致。匾额从悬挂至今,尚未百年,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死,距离匾额悬挂仅有五个月。
天福宫匾额《波靖南溟》的现实意义,在于体现华侨对于国家的关心爱护,而不在于后世之人对于文物的观赏。光绪帝赏赐匾额御书,着眼处就是福建帮商人对国家,对家乡的殷切关怀。这种关怀在清末新、马华侨社会中,热烈地反映在各帮的赈灾活动中。
《叻报》记载的“前年泉州大水为灾”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根据《朱批档》之宣统元四月十六日闽浙总督松寿奏折(见《近代中国灾荒纪年》,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月,页713)所载:

(光绪三十一年)(五月) ,福建“泉州府属晋江、南安、安溪;漳州府属南靖、长 泰、平和等处” ,继上年水灾之后,今年“复遭水患” 。

这是1905年6月有关漳、泉水灾的记载。同年10月24日,新加坡《叻报》刊登《泉永水灾乞赈》启事,呼吁华侨捐款,赈救灾民,其文如下:

公启者,顷接泉州筹赈局绅董林云龙、黄谋烈、黄搏扶、林翀鹤、林骚、吴曾、龚显 鹤、吴拱震、张大河、施炎诸君函报:
本年五月三十日,大雨倾盆,溪流暴发,永春之乌湿山,安溪之云岩、五阆山,南
安之南山,各处山水皆视如。建瓴、溪南二县,平地水深二丈有余;晋江城内外低处 ,亦高逾丈。被灾之后,有全乡淹没者,居民依山则登高,临水则乘筏,仓卒逃生, 无瑕他顾,耕牛、农具、器物多漂没无存。统计灾区二百里,灾黎数万户,屋宇大半 倾塌,荡析离居,殊令见者伤心,闻者鼻酸!
经就郡城设局筹赈,并蒙省宪拨米五百石分发各处。查实极贫之户,配银分给,俾
延旦夕。及交秋令,又届农时,欲往无家,欲播无秧,欲耕无牛,欲食无谷,种种惨 状,笔难罄述!
兹则秋尽冬来,饥寒交迫,遍野哀鸿,而内地筹捐,业已势成弩末,不得不沥陈灾
象,联请南中善士,大发慈悲,共襄赈恤,董事等当为数万户灾黎,拜高厚之赐矣!
以上皆来函之词,所述情形,殊堪悯恻,尚望乐善诸公,慷慨签题,成兹美举,
将见作善降祥,报无或爽,胥于此举卜之矣!
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廿六日
新嘉坡平粜局董事公启

这则启事于1905年11月15日又再见报,平粜局诸公苦口婆心,精神可嘉!作为福建帮联络中心的天福宫,在接到泉州筹赈局来函之后,组织了新加坡平粜局,筹措了一万元,汇往泉州救灾,因此得到光绪帝的御书奖赏。
天福宫在新加坡历史上曾经是福建帮的团结中心,在没有政权的情况下,福建帮领袖所依恃的是神权,以及神权笼罩之下的族权,天福宫以天后(天妃) 作为族人的共同信仰神祇,是利用神权代替政权的作法。清政府清楚天后在福建帮华侨中的作用,因此它所颁发的对象注明是“新嘉坡天后庙” ,而不是当时已经习惯的称谓“天福 宫” 。
清末新加坡筹赈救助中国水旱灾的中心是同济医院,它在新加坡历史上,有着光辉的纪录,它是新加坡重要的古迹。然而时至今日,同济医院建筑,却沦为消闲娱乐场所,孤零零地蹲在街边。天福宫也是一样,即使经过修饰打扮,外表焕然一新,可是没有人想要好好地向下一代说明,它们在新加坡历史上曾经扮演的角色,它们在历史上所包含的意义。抚今追昔,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先辈精神?在大厦林立,车水马龙的商业社会里,人们斤斤计较于薪金收入,历史早已是沉痛的记忆!
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完稿
二○○六年九月二十一日修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