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9日星期六

东南亚华人的独特神祇──九皇爷考证

李庆年〔新加坡〕
前言    
新、马、泰华人有崇拜九皇爷的现象,而中、港、台华人却没有。这一现象,说明九皇爷是中国海外的神祇,是海外产生的独特神祇。在新、马、泰,一些归属道教范畴的庙宇供奉九皇爷,而一些名称与北斗、斗姆(斗姥)有关的庙宇,都有供奉,有些更直接冠以九皇之名。每年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是九皇爷的庆祝日子。庙宇进行迎神、祭拜,游神,演戏,吃斋,燃烧龙船等活动。其热闹程度,超越对任何一个神祇的崇拜。
      
九皇爷的特点   
关于九皇爷的名称,产生两种说法,有说是第九位皇爷,有说是九位皇爷,“爷”是一种尊称。这两种说法相差很大,十分矛盾。究竟九皇爷是一位还是九位呢?至今尚无人确证。 庙宇中供奉的九皇爷没有金身(雕像或塑像),一般都是一个神龛,外面裹以黄色绢缎,里头空无一物,这在道教信仰中是很奇特的。道教的神祇,一般都有金身或画像,而九皇爷以物代神,一定有特别的原因。民间有一说法,传说九皇爷没有首级,因此不供金身。这一说法不能说明以物代神的原因,因为传说中的关羽也是没有首级,然而庙宇中供奉的关羽却是完整无缺的。 祭拜九皇爷有着严格规定,信徒必须持守斋戒,尤其是在庙宇进行活动期间;活动期间必须著白穿素,或打赤脚;斋戒时不得有房事。 据称,九皇爷忌讳蓝色和黑色,喜近白色,而且厌恶血腥。

九皇爷与北斗九星
九皇爷是九位皇爷的说法,与北斗九星有关。道教中有几种九星之说,其中一种是《太清玉册》所说的“北斗九星: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这一说法和《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所说的有密切关联,此经记载斗姆元君生九子,包括:天皇、紫微、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两说之间,除了左辅、右弼和天皇、紫微不相同外,其余七星完全一致,此七星就是北斗七星。 道教的九星之说,后来演化为庆贺“九皇”的仪式,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举行“九皇会”,拈香上表,祈福消灾,除了赞颂九星,也感激斗姆元君的生育功劳。 由于早有这种仪式,人们自然而然地把九皇爷与它联想在一起,理所当然地认为九皇爷就是九位星君,而斗姆就是它们的母亲。也因为如此,以斗姆、北斗为名的庙宇无不供奉九皇爷。

疑点的提出
新、马、泰的庙宇所供奉的九皇爷,都是没有金身。如果这位九皇爷真的是从中国道教的“九皇会”传承过来,那么为什么没有金身呢?在中国,斗姆宫内供有斗姆元君的金身,一般上还会有九位星君的金身,例如泰山斗姆宫,就有斗姆元君和十二星君,包括九位星君的金身在内,而且年代久远,至今尚存。又例如云南巍宝山斗姥阁,主殿供奉斗姥元君塑像,南北二斗殿各供奉九位南斗星君和九位北斗星君塑像。以此观之,九皇爷并非九位星君,它与斗姆元君没有关系。根据庙宇中只有一个神龛来看,九皇爷应该是单独一位。

华人南来与宗教
许多宗教有由人转化为神的传说,道教中也有不少这样的记载。九皇爷会不会也是由人转化为神呢?如果它是由人转化,那这个人又是谁呢?这个人转化为神之后,为什么是在中国以外流传呢?要追究这个问题,首先应该从华人迁移南洋着手,因为这是流传在华人社会中的信仰。 华人大量南来东南亚是明、清两代。明朝时期,今天的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各国,已经有华人居住。到了清朝,移民更是增加。以迁居的年代来看,较早的地方是泰国,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就有大批华人居住在北大年、 洛坤一 带。从1409年至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曾经在马六甲设立据点称作官厂,在郑和下西洋之前,马来半岛已经有华人的踪迹,同样的情形也在菲律宾等地出现。 明朝末年,外族入侵,社会动乱,大批华人为了逃避战乱,为了不受异族统治,纷纷南下。这一历史现象在华人社会中产生海外反抗心理,对异族统治下的祖国无可奈何而又充满思念,反清复明的意识油然而生,久久不能挥去,一直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才消失。 南来的华人也带来了宗教信仰,除了佛教,还有道教。道教的神祗也在各地落地生根,例如广泽尊王、清水祖师、妈祖等等。华人的观念重土,认为一方水土必须尊重,于是产生了土地神明膜拜,在海外也把国内非正神的土地公改变成南洋大伯公,这可说是南洋化的土地公。至于九皇爷,虽然是南洋独有,它的性质和大伯公不一样。因此,它的出现应该也不一样。 九皇爷的信仰者,绝大部份是闽南人,这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宝贵线索,是不是与福建有关?

在福建称帝的朱聿键
福建在宋朝出了一位由人转化为神的林默娘,即妈祖,也称天后、天妃。由于天妃与海洋有关,所以靠海之人崇拜她,将她视为保护神。南洋一带华人,对天妃的崇拜是很兴旺的。九皇爷活动中有迎神和送神两项仪式,都是在海上进行,说明这位神祇与天妃一样,和海洋有关。在送神仪式上,必须焚烧纸扎龙船,以示尊敬。龙船,是帝王之舟,封建时代只有帝王可以乘坐,难道九皇爷是一位帝王吗?一些庙宇的确称九皇爷为“九皇大帝”,这位“大帝”是谁呢? 历史上在福建称帝的是明朝末年在福州称号隆武大帝的唐王朱聿键。朱聿键是明太祖朱元章的第九世孙,封地在河南南阳。明思宗崇祯九年(1636),农民起义军逼近京师,朱聿键自动要求出兵勤王,但是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下诏责备, 并下令回去封地,不久,将他废为庶人,幽禁在凤阳,改由他的弟弟朱聿镆接位。
崇祯十四年(1641),李自成率农民军攻破南阳,朱聿镆被杀。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杀,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年号弘光,赦免朱聿键。第二年,清军攻入南京,弘光政权垮台。 这时候,朱聿键打算到绍兴投奔称为监国的鲁王朱以海,走到杭州,遇见镇江总兵郑鸿逵与户部郎中苏观生,被迎往福建。福建军阀郑芝龙(郑成功之父)和郑鸿逵、苏观生、张肯堂、黄道周等人先拥立他为监国,同年润六月,又立他为帝,年号隆武,将福州改称天兴府。
然而这位隆武大帝无兵又无钱,大权掌握在郑芝龙手中。郑芝龙向他建议招集二十多万士兵,利用十万防守,十万攻打。可是,军无钱饷,只好下令官员、绅商、百姓捐输,搞得各方怨气冲天。 朱聿键刚上位,俨然要有一番作为,他将建宁、天兴、延平、兴化划为上游区,将漳州、泉州、邵武、汀州划为下游区,各地设置巡抚管制。在闽北仙霞岭北面设立百多个据点把守。可是,郑芝龙、郑鸿逵等人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不但不听指挥,而且暗中投降了清人。另一方面,朱聿键与鲁王互争正统,也闹得很不愉快。
1646年阴历六月,清军攻破绍兴,鲁王政权灭亡。接着清军长驱南下,郑芝龙撤退仙霞岭所有守军,清军迅速逼近福州。朱聿键奔建宁,又奔延平,打算进入江西或湖南、广东,与抗清武装会合。八月二十一日,朱聿键带着随从从延平往汀州逃去,清军以骑兵直追,八月二十七日,清军追至汀州,终于被捕。《明史》 “诸王列传”记载:

八月,聿键出走,数日方至汀州。大兵奄至,从官奔散,与妃曾氏俱被 执。妃至九 泷投于水,聿键死于福州。

朱聿键被清军追上,一方面是清军利用骑兵,另一方面据说是朱聿键好看书,逃跑时还带着许多沉重的书箱,因此行动缓慢而被清军追上。《明史》说“聿键好学,通典故”,可说是书多所累。

朱聿键之死
关于朱聿键之死,《明史》说“聿键死于福州”,他无疑是被清军杀死,可是这是一句笼统的话,究竟怎样死,没说清楚。有些历史著作说他被押回福州,“不食而死”(萧一山《清代通史》)。但是多数史书说他被追上时就被杀死了,《清国史》卷 二 “世祖本纪”(嘉业堂抄本)说:


三年丙戍……十一月癸卯,朔,贝勒博洛自浙江分兵进取福建,图赖收伪阁部黄鸣歧于 仙霞岭,遂破浦城,进克建宁、延平,伪唐王朱聿剑走汀州,阿济格尼堪等追斩之,遂定 汀、漳、泉、兴,进克福州,悉降其众,福建平。

《清实录》卷二十九“世祖实录”说:

顺治丙戍十一月癸卯朔,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既定全浙,随分兵衢州、广信,两路 进师福建。固山额真、公图赖等击败伪阁部黄鸣歧等于仙霞关 ,遂破浦城。前锋统领努 山擒斩伪巡抚杨廷清、李暄(芳)。分遣署护军统领杜尔德、前锋参领拜伊岱等攻下建宁、延 平等府。闻伪唐王朱聿剑遁走汀州,遣护军统领阿济格尼堪、杜尔德等率兵追 袭,直抵城 下。我军奋击先登,擒斩朱聿剑,及伪阳曲王朱盛渡、西河王朱盛洤、松滋王朱演汉、西 域王朱通简,并伪官、伪伯等,抚定汀州。

同书卷三十二“世宗实录”说:

天命前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统师南征,兵渡钱塘江,寇逆骇散,居民迎降,遂旋 克金、衢,浙东宁谧。遂移师入闽,擒斩伪唐王朱聿剑等于汀州,余党扫除,闽中平定。

以上记载都是肯定朱聿剑(键)在汀州连同家属和部下,一齐被杀。清军在镇压南明反抗势力时曾经采取对皇室人员的追及即杀的政策,目的是消灭可以作为团结中心的一切力量。因此,朱聿键是在汀州被杀是十分肯定的。然而,清末编撰的《清史稿》所说却不一样。《清史稿》 “诸王列传”四说:

明唐王聿键据福建,博洛率师破仙霞关,克浦城、建宁、延平,聿键走汀州。遣阿济格 尼堪、努山等率师从之,克汀州,擒聿键及曲阳王盛渡等。

同书“列传”二十二说:

八月,博洛令诸军分道入福建。图赖自衢州出仙霞关,击破明大学士黄鸣骏等师,度岭 克浦城。分遣署巴牙喇纛、章京杜尔德葛布什贤、章京拜伊岱等 ,攻克建宁、延平诸府。 明 唐王自延平走汀州。复遣巴牙喇纛、章京阿济格尼堪、杜尔德等,率师追击,克其城, 执唐 王及其宗室诸王,送福州。

同书又说:

三年,从贝勒博洛徇浙江,明总兵方国安屯钱塘江东岸,以舟师出战。努山从固山额 真、图赖,自上游渡击国安,败之,尽得其舟。进略福建,击斩明巡抚杨廷清、李暄芳。时 巴牙喇纛、章京都尔德等攻下建宁、延平诸府,明唐王走汀州,努山驰七昼夜追及之。唐王 入城守,令锐卒以巨木撞其门,后军继至,遂克之。

《清史稿》的说法与《明史》一致,那就是,朱聿键在汀州被捕,押送回福州才死,至于《明史》所说“聿键死于福州”,萧一山说是“不食而死”,那就是在福州绝食而死。《清史稿》说“执唐王及其宗室诸王,送至福州”,说法令人怀疑。《明史》说朱聿键爱妃曾氏“至九泷投于水”,如果朱聿键还在押送回福州的途中,这位与他感情深厚的妃子是不可能先他而去的,因此,我怀疑当时朱聿键已经被杀,尸体正运回福州示众,而曾氏是当成战利品押回福州,她在途中经过汀江湍急的九泷段时,投江自杀。《明史》与《清史稿》都是成书于清代,对于满清入关初期的野蛮暴戾行为有所修饰,我们比较一下成书较早的《清国史》与记实的《清实录》的记载,不难分辨出朱聿键之死先后的差异。在这点上,应该取信尚未修饰的资料。
朱聿键的样貌,据称身体修长,脸庞丰满,不留胡须。因为忧虑国家多难,所以生活俭朴,穿的是宽大的白色布衣,不吃肉,不饮酒,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他虽然称帝,却只有一个曾妃,宫内也只有几个老佣人。每当群臣上奏,曾妃站立屏风之后,共同议决,朱聿键对她十分敬重的。郑芝龙曾经送给他几个女子当宫女,都被他冷藏在后院不理。 朱聿键死了,复国希望破灭了,福州城的百姓们一定怀着极大的悲伤悼念他。在他离开福州逃往汀州时,暗中投降满清,别有用心的郑芝龙发动数万军民,拦道呼叫哭喊,以阻止耽搁他行走。福州百姓心中的企盼,在几天之后化为泡影,皇帝在汀州死于非命,真是一场时代悲剧。

朱聿键与九皇爷
我们已知朱聿键是福建的“大帝”,那么他是否就是海外闽南人崇拜的“九皇大帝”呢?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一个有影响力而又牵动人心的人物,在群众心中是能够产生崇拜的心理。当此人物发生异样的遭遇,比如失踪、死亡,人们的崇拜心理在无法相信之下就会突变与升华到另一境界,而神化往往就是结果,这种神化的产生,一般都发生在知识落后的时代。神化的特点是把某些有关被神化人物的事迹加以渲染,并保持神秘感。从林默娘演变为天妃这一例子,很能够说明神化的产生。朱聿键是南明皇帝,福建一带的百姓对他期望很高,希望他能收复失地,驱赶清人,但是在短暂的时间里,他却丧失了性命,悲伤、失望、惶恐,在群众心里与无法相信交织在一起。人们在沉痛的回忆中,在凄凉的追思中,把亡国的痛苦,放到自我安慰的幻想里。尤其是逃离海外的人,不愿意看到这个事实存在,于是自然而然地将他供奉起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崇拜对象。九皇爷,是明末东南百姓充满血泪的不屈象征,是一位十分特别的神祇。反清复明的信念,在普通百姓心中,也只有用祭拜这种办法宣泄。清军入闽时进行屠杀,闽人有扶老携幼躲进甘蔗园的,至今东南亚的闽南人后裔正月初九祭拜“天公”时,还不忘救人一命的甘蔗,要用红纸缠绕表示感激。对甘蔗如此,何况是曾经给他们带来希望的皇帝呢!
朱聿键是朱元章第九世孙,又当上皇帝,称他为九皇爷一点都没错。九皇爷没有金身,与他称帝时间不长和被杀有关,这位只上台一年多的皇帝在人们印象中并不深刻,不久被杀,人们看到的是没了脑袋的尸体,心中一定产生震撼,因此传说九皇爷没有首级是正确的。也因为这样,庙宇中安放的只是中空的神龛,如此一来,更增加了神秘感。
朱聿键为了表示忧国忧民,放弃食肉饮酒,也就是吃素茹斋,因此拜祭九皇爷时,同样要吃素茹斋。由于道教原有的“九皇会”也是在九月初一至初九吃素茹斋,更因此淆混了本来是追随朱聿键生活习惯的原意。
朱聿键不喜女色,拜祭九皇爷时必须远离色欲,成为信徒的一种清规戒律。 九皇爷十分忌讳蓝色和黑色,这一点是由于初期清军的服装是以蓝黑二色为主要颜色。
此外,拜祭九皇爷必须穿着白色衣服,这与朱聿键喜穿宽大白色布衣有关。另一方面,朱聿键被杀,百姓必然有人为之披白戴素致哀,因此九皇爷信徒无不穿白着素,有些还头缠白布,更像是祭奠的装束了。
由于供奉九皇爷的华人居住海外,而九皇爷又无金身,所以每当进行祭拜时必须先用香炉迎接神明。按道教的说法,香与插上香的炉,都有引领神魂的作用;完成后又必须将之用纸扎龙舟送走。这一来一往的仪式,都在海面进行,但是这也说明九皇爷是来自隔着海洋的远方,这地方必定与水相连,而福建就是地处海边,久而久之,人们专注在迎来送往,而不去理会为什么要从海上进行,更不去考究九皇爷的原居地了。
至于朱肇键是在阴历八月二十七日(一说是八月二十八日)被清军追上,他是否于九月一日被杀,才产生后来于九月初一日纪念日,则无从考究。
此外,祀奉九皇爷的信徒,过去都是闽南人,其他籍贯之人极少参与,说明九皇爷是闽南地域产生的神祇,与闽南人关系密切。
朱聿键与九皇爷之间有着这么多个共同之处,人们崇拜的九皇爷,可以肯定就是朱聿键。

九皇爷崇拜的流传
从华人南来的时间因素推论,最早出现九皇爷崇拜应该是在泰国,尤其可能出现在泰南一带。当朱聿键被杀后,逃离福建的人把对他的追思带到海外,或许先是小部份的人开始祭拜,经过长远时间,渐渐兴旺起来。以今日泰南最兴旺的普吉岛来说,九皇爷崇拜不超过一百五十年,而它在普吉岛之所以兴旺,据说是岛上曾经发生瘟疫,人们祭拜九皇爷后得到解救,因此兴起崇拜。然而这距离朱聿键被杀的1646年已经十分遥远了。近年来,泰国的合艾市的九皇爷崇拜也日趋兴盛。 马来西亚的马六甲虽然很早就有华人,但是过去九皇爷崇拜现象几乎没有。反而是接近泰国的槟城,在一百年前就出现了九皇爷崇拜,但是规模不及普吉岛。南部的柔佛州,也有崇拜现象,而吉隆坡却是近几年才有人趋之若鹜。 至于新加坡,最早供奉九皇爷的庙宇就是后港斗母宫,它有将近一百年历史,不过其中的九皇爷神位,据说是从槟城奉请过来。除此之外,新、马许多庙宇也供奉九皇爷,都在不知不觉中纪念这位被人遗忘的皇爷 。
但是,必须指出,民间的一些信徒,对于九皇爷的来历不甚了了,以致有九位皇爷的说法,甚至因此供奉九个神龛或九面旗帜的现象,这当然是把九位星君讹混到朱聿键身上。而这种讹混,又是因为误解了“九皇”的含意所引起的。一些无知的人,甚至把由来已久的斗姆(斗姥) 和“狗母” 牵扯在一起,足见愚陋与文化层次之低下,而且不敬之极!至于有人认为九皇爷是曾经纵横泰国南部的海盗林道乾,则是因海生义,风马牛不相及,想当然耳!尤有进者,一些庙祝之流,甚至所谓的民俗专家,由于早已错将九皇爷当成九位皇爷,为了香火油钱,或是囿于己见,坚持向信徒传达错误讯息,有意向大众散播非学术之谎言,这是十分遗憾的事情。宗教的演进,一般是朝向纯化与净化,不能随意添加无中生有的花样 ,信口雌黄,胡乱解释,以讹传讹,都是亵渎神明,自欺欺人。厘廓真相,是学术的责任,绝非民俗解说的罗列可比,这一点,相信搞学术研究的人都会同意。
九皇爷崇拜已经形成一种宗教信仰,这个崇拜是由历史事件,或者说是政治事件演变而来,三百五十多年了,人们内心的哀痛与悼念,早已被时间融化,形成一种不知来源的崇拜。这一奇特的现象,在新、马、泰华人社会中经久不衰,要是朱聿键地下有知,应该有所欣慰。我们就明末南海遗民不肯屈服于外族统治的精神来说,九皇爷崇拜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可是,任何人只要看到普吉岛的九皇爷庆典,内心都会感到震撼。每逢阴历九月初一至初九,普吉岛街上旌旗飘扬,炮竹响澈云霄,全市庙宇总动员,各种各样神佛一齐上街游行。令人侧目的是数不尽的乩童,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脸颊穿过各式各样物件,有长针、刀剑、玻璃、灯管、剪草刀、椰叶杆、篱笆刺、驾驶盘、风扇杆等等。锣鼓声中,硝烟阵里,频频颤抖,沉沉昏厥的乩童,流着口涎,淌着鲜血,殷红频滴,血滩胸前,触目惊心。游人如果知道九皇爷是谁,心中必然会问,九皇爷是否赞同自残行为,九皇爷不是厌恶血腥吗?但是,当宗教与旅游业挂钩的时候,神明还得向旅游业让步。况且,人们早已忘记了九皇爷是谁 。

(附:本文未上网前,曾有一张姓博客,未经本人许可,将之贴于自己网上,如此擅作非为,实属不该,特此声明,并予以谴责!)
2004年11月20日完稿·2007年6月9日修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