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9日星期六

去来无处不天涯——清末流寓南洋诗人萧雅堂

                                             去来无处不天涯
                                     清末流寓南洋诗人萧雅堂              〔新加坡〕李庆年

        清末流寓南洋的诗人为数不少,萧雅堂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萧雅堂,福建厦门人,名不详,以字行,自署沧瀛过客、垄川旧客,流寓南洋汶岛、三宝垄、望加锡、泗水、新加坡各地近二十年。萧雅堂诗作浅显快畅,情真意切,寓意赋情,毫不雕饰,是流寓南洋诗人中极有特色的一个。
萧雅堂的《番客篇》,是至今仅见的以过番南洋为题材的旧体诗作品, 诗中描写贪财之人将女儿嫁给番客(过番之人) ,造成两地分居,新妇独守空房,老来凄凉的情景。其诗如下:

       南洋本番地,来者称番客。客有得意回,囊中银千百。多财归故乡,亲友
        共啧啧。议婚日纷然,媒妁不断迹。某家有女儿,窈窕好性格,撮合原不难,
        所重在财帛。果是金龟婿,爱女亦不惜。聘以合浦珠,定以蓝田璧。床头金欲
        尽,谋生又逼迫,新婚席未暖,别妇下番舶。
       海禁已大开,轮船日往来。相将与俱去,不恤飚飓灾。君今适异国,妾自
        泪盈腮。古谚云去番,十去九不回。人前不敢泣,强作笑颜陪。送君出门去,
        一日肠九回。深闺生暮寒,对影独低徊。花开春又至,寸心已成灰。闻道娶番
        婆,私心费疑猜。郎心虽薄幸,且抚膝前孩。
       姻缘本天定,敢怨命数奇!嫁女与番客,不如长弃之。新婚曾几日,又复
        伤别离!春花与秋月,触景生远思。红颜容易老,夫婿隔天涯。纵有归来日,
        会合不多时。依然出洋去,悠悠无定期。可怜守空房,误此冰雪姿。思妇多苦
        心,游子知未知?寄语沧海客,试看弄潮儿!
       一别几炎凉,幽闺日又夕。归信卜灯花,无言想萍迹。春风生枕上,夜月
        隔窗隙。怀人常不寐,有梦未明白。别意郎不知,惺惺只自惜。远书珍重寄,
        情多纸盈尺。郎怀何渺渺,妾心长脉脉!漫此牛女星,何异参商隔!屡约不回
        家,怕上望夫石。闻说邻舍妇,昨夜归番客。
       生是贫家女,嫁为番客妇。贪财配老婿,倡随乎何有?番银已无多,海外
        复奔走。薄命失姑嫜,归宁依父母。父母相继亡,良人况辜负。教妾难为情,
        万事独消受。螟蛉亦有子,鸳鸯自成偶。思量远寻郎,来书道曰否。岁岁误妾
        期,不觉春秋久。报道藁砧归,头白已成叟。入门不交谪,犹得事箕帚。妾亦
        颜色衰,相对嗟老丑!

此诗原刊于1899119日《天南新报》,刊出时该报附有编者按语,对远游之人提出不可乐不思返的劝告。其按语如下:

                以文言道俗情,徘恻动人之处,令人有抛离家室,不如归去之思,较之唐
        诗“悔教夫婿觅封侯” 一首尤为真挚,盖彼虽含毫蕴藉,固不若此浅近人人
        也。我华人之来南洋作客者,不下数百万人,其有此间乐不思蜀,不顾家室之
        计者乎?寄语远游人,尚其三复斯吟也!

《天南新报》按语一方面称赞此诗浅近真挚,另一方面劝戒南来之人不可不顾家室而另娶,实际上在当时,远离故乡的华人,不堪生活寂寞,只要条件许可,许多人都是另娶。由于华族妇女稀少,于是另娶的都是当地的土著妇女(或土著化妇女),这也是流寓人士在南洋数十年间迅速土著化的原因。因为另娶,形成两头有家的现象,而谋生在南洋,家乡妻子自然受到冷落。《天南新报》这一按语,为家乡之妻子叫屈,却忽略了远游之人无奈的心情!其实,诗中所描述之番客,正是萧雅堂的自身写照。
        萧雅堂辗转在三宝垄、望加锡、泗水,汶岛各地,从事闽南语私塾教学,从他所作的《七日学堂祭圣祝文》(1895827日《星报》) 可以证明他的工作。189311月,因为回国,途经新加坡,他在报上刊登了不少诗作,其中一些作品又可以说明他回国之前的谋生地点是汶岛。在汶岛,萧雅堂大病一场,并写下了《汶山卧病喜起》和《病起赠黄河东》二诗。诗如下:


汶山卧病喜起

                一病离奇实不堪,已拼客死在天南。果能绝俗无烦恼,偏拟辞阳有再三。
                正首欲归家太远,修身以俟我何惭!幸邀天眷痊斯疾,此后应知蔗境甘!


病起赠黄河东

                流落天涯客影孤,岂知一病泣穷途。蒙君资赠情何重,比日应将生佛呼!
                病起谁怜憔悴甚,沿街托钵苦无门。斯文关切真高谊,到处逢人说受恩!
                失路风尘孰可依,幸逢萍水话投机!不言便有相怜意,慷慨如君世上希!

        卧病长安杜少陵,新知胜过旧交朋。我今情景浑相似,感子垂青喜不胜!
                (1893118日《叻报》)

萧雅堂得病非轻,然而“幸邀天眷痊斯疾” ,而且得到黄河东的资助,绝处逢生
,喜不自胜。在他得病期间,也得到一位红颜知己照顾,此人是谁,不得而知,不过萧雅堂病愈后写了《有赠十二首》,表示感激:

                无聊有恨托闲吟,秋老天涯感慨深。当在病中吾不贰,问君何事枉伤心?
                穷途薄命两相怜,一缕情丝断复连。输汝针神还济急,羞余枉说笔如椽!
                贫贱何妨且耐冬,阿侬不是负情侬。莫愁风雨年终暮,试听春雷起卧龙。
                风尘欲老道将废,巾帼也知时命乖。终日闲居聊养气,雏儿笑弄与君偕。
                丈室维摩多病身,散花天女解怜人。药铛累汝亲调遍,苦在心头不展颦。
                琴书已卖尚徒然,兴到裙钗亦可怜。不叹无衣聊卒岁,啼饥稚子费周旋。
                不须谋作酒家佣,日向墦间乞祭供。笑比齐人骄妾妇,出门富贵尽相从。
                以客为家妾当妻,我归自外复依栖。遥怜儿女家千里,望断刀环日又西。
                当炉卖酒说临邛,德耀还同庑下春。能贵须知又能贱,与君无处不从容。
                乐天何必问升沉,时到花开任汝簪。莫道牢骚乱闲意,科头抱膝且长吟。
                多情转觉误归期,病逼途穷天实为。无米可炊难怪汝,烹经我亦不充饥。
                从前悔恨成何益?此后思量要用心。内愧多于陶靖节,适非来去费沉吟。
                (18931111日《叻报》)

在此,萧雅堂“以客为家妾当妻” ,他把这位红颜知己当成客途上的妾侍。此人家中有“啼饥稚子” ,而且“无米可炊” 根据“输汝针神还济急” ,她可能是靠针线过活,家境贫穷的寡妇。虽然如此,“药铛累汝亲调遍” 说明她对患病的作者照顾周到。萧雅堂在病中得到照顾,内心却是“遥怜儿女家千里” ,对国内另一个家的牵挂,无法放下。这种两头为家的心理,是当时许多流寓南洋之士的矛盾现实,既想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又难以割舍国内情缘,海天万里,亲情难忘,于是陷入进退两难境界。他所写的《有怀二首》,生动地描述自己的心情:

                异乡花草故园春,归去来时祗此身。安得多情似明月,夜来长照两边人。

                故乡消息问梅花,以客为家又忆家。即使归家翻似客,去来无处不天涯。
                (18931113日《叻报》)

此诗发表之后,邱菽园称之“俗题而能雅” ,并加解说:“商人重利轻别,闺中少妇盼断弄潮。往往在外再置室家,乐不思蜀。其或年时一返来去,寻常二女异居,无容作尹邢之避,古有之者,武帝听置左右夫人,贾充前娶于李,复娶于郭是也,谚谓为两头大 (《五百石洞天挥麈》卷之十一) 邱菽园所举的两头大例子不能恰当地说明流寓人士的处境,但是诗中的“夜来长照两边人” “去来无处不天涯” ,生动地概括诗人的心境。
        萧雅堂在汶岛,凭吊自小认识的同学吴绍兰的坟墓,这位二十年前分别的老朋友,也是懂得作诗的诗人,竟然卖身三年充当猪仔(估客) ,最终病死于异乡。作者同是天涯沦落人,写下《汶山吊吴绍兰墓》,为死者抱恨“生带愁来难自在,死埋忧去是便宜” ,这是无助的感叹,也是流寓人士的悲歌。

                二十年前忆送君,临歧别泪两纷纷。远游此地成虚度,凶闻当时不忍闻。
                三载相思空自苦,半生知己更谁云?而今樽酒翻为奠,聊把新诗当祭文!

                与君弱冠学为诗,文字交情道义师。一别竟成千古恨,三生空订寸心知。
                吞声有梦同工部,流水高山失子期。墓草离离青到眼,我来似动故人思。

                论交数月不多时,别后反为身后思。生带愁来难自在,死埋忧去是便宜。
                多情念我犹垂泪,末路怜君更作诗。寂寂江山凭吊处,烟波今昔不胜悲!

                三年估客此淹留,何事天涯惯写愁?地异长沙偏感赋,人非宋玉也悲秋!
                浮云有意怜陈迹,芳草无情没旧游。苦忆遗诗成死谶,露零花有泪频流!
                (“露零花有泪,云冻月无颜”,本其遗句也)
                (1893119日《叻报》)

死亡是离乡背井的旅人最为伤悲的事情,海天漂泊,孤立无援,南来之人内心的恐惧,没有比死亡来得更触动人心,我们再看作者所写的这首《为友悼亡一首》:

                无复牕前对晓妆,花残月落总伤神。病中问药劳夫子,死后埋香泣老娘。
                检点衣裳多散失,回看衾枕倍凄凉,何时最是销魂处,风雨潇潇夜正长。
                (1895827日《星报》)

        南洋世态炎凉,谋生不易,作者感触良深,他以歌行《汶山热水歌》抒发自己
内心的郁闷,这也是海外旧体诗中所见的唯一歌行体作品:

                        汶山之西有热水,水由山生长不止。昼夜沸腾热如汤,顺流营窟常沵
                沵。自来可浴祓不祥,结茅为屋窟在里。既传浴之病可除,岂真勿药真可
                喜。三五成群招复招,丁男子妇欣相邀。欲洁其身不计远,车行马走途路
                遥。一浴而归去蒙垢,再浴小住度清宵。曾闻沂水浴春风,圣人且与点也
                同。又闻孺子歌沧浪,濯缨濯足俱相当。今观此水热为名,趋炎附热人常
                情。冷原是水热为火,火刚水柔能相生。水火既济不相克,能刚能柔纯乎
                清。请君试问滔滔者,安得温润如斯也?洗濯去恶本素心,同乎流俗随上
                下。沁我诗脾浴我身,乘风归咏亦洒洒。天地之大无不有,热水热水传众
                口。莫道水热太稀奇,世间无独必有偶。君不见河南县中有温泉,浴于泉
                者病得痊?温泉热水还别有,无非造化生其然。或谓地气蒸如煨,泄出热
                水山之隈。澡身浴德君知否?涤污洗垢人去来。吁嗟炎凉世态热中多,可
                怜冷淡之处无人过,我本一片冰心清又净,今亦热肠聊作热水歌!(1893
                1113日《叻报》)


        萧雅堂回国途经新加坡,可是他在新加坡没有亲人,没有朋友,靠着能够作诗,也靠着新加坡有报纸,他尝试投稿以接触当地文人,看他所写的《咏怀三首录呈诸大坛郢政》,表达了他万里孤客的心中渴望:

                天地纵然大,人犹憾其中。世情花锦似,我性桂姜同。万里为孤客,四旬
                成半翁。栖栖江海上,吾道岂终穷!
                水深犹可测,山险尚堪逾。独有方寸地,常为荆棘途。小人专弄巧,大智
                本如愚。能贵又能贱,方成伟丈夫。
                安贫身自在,知命理犹该。好学浑忘老,能诗岂是才?道柔观逝水,心澈
                有明台。忧乐行乎素,反时归去来!
                (1893118日《叻报》)

此诗刊登日期为1893118日,诗中自称“四旬成半翁” ,可知萧雅堂此时四十岁。根据内容,他为人豁达,安贫知命,去来自如。他是否因此认识了“诸大吟坛” 中的任何人,不得而知。不过却认识了两位南来谋生的人,一位是画家,一位是医师,陌路巧遇,他赠诗以表敬意:


赠翰墨林陈秉章二首

                春生翰墨别称林,风雅名家亦足钦。篆隶草真能仿古,云山花鸟恰宜今。
                羡君书画传神笔,叹我文章费苦心!韵士骚人齐仰望,海滨声价重兼金。

                衣冠门第出南陈,品画评书妙入神。顷刻笔花开似锦,纵横墨渖润如春。
                诗书气慨原非俗,金石人家定不贫。铁限踏穿门若市,停车问字客来频。


戏赠医士任远来

                功参和缓本天真,妙手针砭善度人。我有闲愁医得否,悲秋末了又伤春?

                非病原思亦足伤,问君可有疗贫汤?呕心吟就诗千首,不及先生药一方。
                (18931117日《叻报》)

这几首赠人诗,一面羡慕称赞对方,一面哀伤感叹自己,对比之下,自己穷途潦倒,没 有一技之长是主要原因。另一首赠人诗,所描写的对象是马来女子,作者
一幅欣赏态度,倒也忘却了自身困境:


戏赠

                不施脂粉本天真,小吃槟榔当点唇。窄袖贯头衣太素,淡妆椎髻发轻匀。
                长围画幔原非绣,不插时花却负春。举止大家双足赤,亲操井臼便宜身。
                (18931117日《叻报》)

        萧雅堂是第一位以竹枝词描绘新加坡景物的诗人,可以称得上是南洋竹枝词第一人,
他所写的《新嘉坡竹枝词十首》概括描写了新加坡一些景物,是颇见特色的作品,诗如下:  


                一声爆竹响昏昏,异域犹将正朔遵。中外一家同迓岁,桃符红遍贴春门。

                王家山上草青青,竿木升旗日不停。辘轳一丸斜吊起,轮帆报点入沧溟。

                麟羽虫鱼物亦灵,聚之有院类奇形。茂先老去景纯死,博物谁参山海经?

                不须玉虎吸银泓,自有源头活水生。行遍地中复入室,万家滋润四时清。

                                  明明造物夺精英,点点能开不夜城。任是黑云遮皓月,自来暗宝有光明。

                                  日夜梨园演唱新,沿街标榜妙传神。世间万事都如戏,富贵当场一曲春。

               买春有客上高楼,真个销魂好办头。放下重帘春有主,不风流处也风流!

                摇钱树子一枝枝,鴂舌方言恰费词。安得花开能解语,夜来含笑话相思!

                碧玉何人为破瓜,瓣香私奠假悲嗟!郎今既死侬焉守?从此身同薄命花!

                红粉青楼亦可伤,护花有主任从良。及时早嫁为商妇,莫对桃花赚阮郎!
                         (1894125日《叻报》)
        1894年春,萧雅堂从新加坡经香港返回厦门探亲,途中写下《小春十日由叻回厦将至香江舟中口占二十韵》,描述行船途中的经历,这是清末南来诗人唯一描写乘船经过的作品:

                叻坡买归舟,舟中人已稠。勉强下行李,一身任载浮。江水渺然碧,帆樯
                森且修。一声风笛响,轮船不停留。水声长在耳,山色远凝眸。天空飞鸟
                绝,海阔归路悠。三日又五日,日夜风打头。波涛怒欲撼,船在水中泅。
                饮食不堪问,坐卧难自由。秽臭扑鼻恶,我心黯然愁。长途舟似狱,九百
               客如囚。沧海渺一 粟,性命等蜉蝣。众客共咨嗟,相对悔且尤。寄语同船
                客,到此不须忧。纵然风浪险,砥柱贯中流。我为道不行,朱君将何求?
                想因乡梓切,皆作暂归休。迟日到香江,咫尺是鹭洲。香江果然到,山上
                有高楼。彼岸谁同登,停棹且优 游。(1894125日《叻报》)

1895年,萧雅堂又回到南洋,落脚点是三宝垄。此时日本正在朝鲜制造事端,不久
甲午战争爆发,战败的满清政府割让台湾,诗人对此悲愤交加,写下了以下爱国诗篇:

朝鲜感事   有序

                近见日本新出《战清宝纪》,其中诗词颇多,诸体俱备,或送从军,或哀
                阵亡,或观战,或在军,诗虽稍顺,意多荒谬。其稍自量者,五古有曰:
              “持 久恐非计” ,其不自量者,七言有曰:“不灭中朝誓不还” ,更多无
               理之词,因感之而有是作,录请诸大吟坛郢正。

                元明藩属与皇清,六百余年守职诚。岂料强邻新不测,全凭上国力扶倾。
                牙山克敌功难继,平壤失机罪已明。何日东征诸将士,扫除倭寇复韩京?

                二十年来蓄异谋,借端起衅东戈矛。人民乱逐烽烟日,田野抛残战垒秋。
                误国庸臣真可恨,从戎志士且同雠。辽东直北军书急,征马奔驰速置邮!

                东学党人生祸胎,声言定乱渡江来。王遭逼挟三韩困,民遇刀兵四境哀。
                恨杀东洋贪地利,愁看北海降天灾。伤心蒿目时艰处,下士终无济世才。

                不道渝萌起祸殃,穷兵犯顺实猖狂。铁艘战海沉还破,甲士争城战又亡。
                着意偏师侵内地,甘居戎首扰边疆。中原尽有英雄将,比美谁同戚继光?

                六月交锋军火热,三冬连战雪风寒。剧怜戎马关山外,不离干戈壁垒安。
                宋帅功高分水岭,赵军机溃大连湾。敌人深入兵家忌,狼狈倭奴进退难。

                无端黩武自殃闽,东北河山起战尘。穴地炮台防要隘,穿江雷艇布通津。
                兵来速死哀声动,国不聊生怨气频。明治不明难以治,哭师相送有何人?

                筹边防海日纷纭,南北终愁兵力分。国事云龙常恐变,人心风鹤每惊闻。
                鼓鼙声振山河壮,炮火弹精夙夜勤。王事靡遑严驻守,何时平虏靖尘氛?
                国家多事起兵戎,和战纷纷议不同。台北和倭曾失策,越南战法岂无功!
                大军已集和休再,宿将犹存战最工。宋室屡因何所误,断宜主战决雌雄!

                和难了局战休迟,誓复藩封更灭倭。将帅严明旗号令,王师慷慨指旌旗。
                称雄列国期今日,扬武中朝在此时。鸭绿江边金鼓振,会看胜敌固藩篱。

                东望扶桑东可怜,惨滋他族敌当前。君臣蒙难无余地,士庶怀仇不共天。
                义愤千秋诛日本,公评万国护朝鲜。用兵海上年将暮,忧国空吟诗数篇。
                (189518日《叻报》)


抚时感怀

                明知骨已冢中枯,恋栈依然仗节符。和敌不才羞末路,营私败类信贪夫。
                弥缝遑惜人言啧,奏议惟闻帝曰吁。天听民瞻三十载,到头得忍负三无。

                传车何日走降王,东海洪波永不扬!无奈匈奴侵上郡,致令倭寇逆中唐。
                虎牢险失龚黄遁,鸭绿船沉士卒伤!惟有丁公能化鹤,九皋飞去总茫茫!

                天戈东指出王师,箕子遗封赖护持。笳散西羌思越石,路通东道遣张仪。
                但期一德同心久,不信犂庭扫穴迟。圣恩高厚勉驱驰,怕诵东征破斧诗。

                黄沙白草雪飞时,桑榆收效军初振。囗囗囗囗囗囗囗,坛坫要盟事可疑。
                已见冯唐驱北狄,不闻李勣伐东夷。枕戈待旦全中外,舍却刘琨更属谁?
                (1895312日《星报》)


时事有感

                总统师干负圣明,前锋故意不添兵。戎机已失谁知过?和议自愚共不平!
                深恨佞臣同胶丑,私通敌国误苍生!斩奸抗疏安维峻,虽谪军台万古荣!

                倭奴犯顺已难堪,薄海人心愤又惭,战舰防营何足恃,文经武略只空谈!
                督师乍擢刘坤一,御敌曾推宋祝三。无可议和偏欲议,徒劳往返使臣骖。

                每问时事倍心寒,不见红旗报捷音。志士勤王争北上,疆臣守土恐南侵。
                盛京未盛城多陷,威海无威舰半沉。太息老奸何不死,负君误国到于今!

                兵家胜败事之常,何必区区为国伤!自有英雄兴草野,试看将帅靖边疆。
                冯宫保老或能战,曾袭侯忠义不忘。灭尽倭氛应可俟,后先比美戚南塘。

                国家多故起兵戎,朝野纷纷议不同。台北平倭曾失策,越南敌法岂无功!
                大军已集和何事,宿将犹存战自雄。宋室屡因和议误,前车可鉴望宸聪!
时事有感

                能战方能守,能守方能和。战守俱不能,和议将云何?何不整师旅,重砺
                我干戈?朝野求人才,英雄起岩阿。将帅如谋勇,兵精不在多。谋勇谁可
                比,曾左鲍靡陀。强寇犹扑灭,奚患此妖魔!汉城克复后,渡海捣穷倭!


读史有感

                余日消闲尝读史,异哉宰相号浪子。金人孤军围汴梁,扼而歼之立可俟。
                不战不守偏主和,半筹莫展应愧死。种少保才略堪嘉,李留守忠贞足恃。
                奈何力阻二公谋,宋室之祸可知矣。不特害君兼累民,言之伤心更切齿!
                慨自往古与来今,庸臣误国多如此!遗臭万年总不知,世世子孙蒙其耻!
                (189543日《叻报》)


台事志愤

议割全台有大臣,数千里地万千人。朝中执政还轻弃,不及区区仗义民!

改旗自主意何深,竟负台民万众心。十日笑他称总统,割须逃出沪江浔。

鸡笼失守咎谁归?淡水城池一旦非。料得台军终胜敌,扫除倭寇复邦畿。

扶危继绝郑成功,开创东都气象雄。海上孤臣谁可比,黑旗刘毅略相同!

将军有女亦能军,驰骋疆场实罕闻。为父分忧同御敌,试看巾帼立奇功!

心存孤愤丘逢甲,志切同仇林荫堂。聚集民兵同守土,回天有力国之光。

义纾国难吴光亮,誓报夫雠张秀容。共救时艰同雪恨,刚柔相济当前锋。

客民忠义胜官军,制梃犹能扑寇氛。笑杀倭奴真丧气,桃园战败屡传闻。

元戎决策镇台南,捷报喧传已再三。倭舰倭兵多覆没,南军聊洗北军惭。

台阳联络到台中,与地存亡众志同。台北倭人频败北,虎旗民国独称雄。

义师连捷普天欢,惊破洞倭胆金寒。却恨水师无战舰,破倭容易灭倭难。

三台士气壮山河,战守同心精且多。慷慨誓师神鬼泣,何时东海息风波?

    客里谈兵略破愁,喜闻大捷当封侯。请缨无路空投笔,老我雄心又一秋。
(1895827日《星报》)

        萧雅堂以一个万里投荒,前途茫茫的流寓之士,却对国家顾念不已,这种情怀与去国的个人遭遇交织一起,表现出爱国的精神,正是南来之人可贵的品格,如此相对于那些被环境同化殆尽的人而言,这才是真正的民族精神。回国之后,萧雅堂又回到南洋,他仍然没有放弃想结交新加坡文人的念头,因此途径新加坡时,主动寄诗给《叻报》主笔何应源(渔古、渔鼓、腴古) ,订定神交,真心诚意,一览无余,请看他的诗作:

七律二首赠渔鼓先生大词伯即请斧政

闻名吾爱何夫子,歌咏风流笔有神。语为伤时多慷慨,文能道俗更清真。著书有兴情何限,问字无缘意未亲。论世知人犹尚友,况当宛在水之滨。

新篇传播到衡茅,朗诵琳琅手自钞。下笔未消南浦恨,临文何让北山嘲。史才著作追班马,诗派源流异岛郊。一瓣心香私祝久,漫云今日订神交。
(1897216日《星报》)

        萧雅堂的诗作,处处流露出人在南洋而又思念家乡的心情,在异乡而又怀念故乡的矛盾心理,他在三宝垄的作品《垄川旅怀旧作》,在泗水的作品《泗水旅怀》
,无不表现出这种情怀:


垄川旅怀旧作

浪游湖海转蓬身,到处羁栖似逸民。岁月蹉跎空问世,江山阅历略知津。故园松菊荒三径,客地莺花又一春。无限牢骚离别意,垄川道上未归人。

以闲为业度年华,好饮耽吟兴不赊。万里风尘书作伴,四时花月客为家。离心不似初来日,归梦偶然随去槎。何日得旋乡国隐,读书教子是生涯?
(1899912日《天南新报》)



泗水旅怀

泗水栖迟欲如春,江干暮晚客愁新。穷如可去非求富,道果能谋岂患贫。故国关山前夜梦,残年风雨异乡人。游踪落落天教定,聚散无常亦夙因。

南来到处逐舟车,壮志消磨两鬓华。悟澈清虚心似水,愁看老大眼生花。一身重累多儿女,半世轻离远室家。最是客星频照命,故应飘泊在天涯。

海滨聊寄一枝安,客路游移强自宽。贫为谋生忙逐利,老犹嗜学当加餐。家山路远归心缓,亲友情深见面难。别有离愁何处是,垄川又作故乡看。

廿年浪迹水之涯,风月江山处处宜。吟就俚诗常独笑,养成拙病倩谁医?亦知处世须求己,何必忧天又悯时!去日苦多来日少,乐乎天命复奚疑!

驹隙匆匆逼岁除,烟波江上赋离居。纵然客地迟花信,自有春风到草庐。旅燕新巢虽已定,寒梅老屋竟何如?归期早约春前后,不道萍踪又滞予!
(1899912日《天南新报》)

      《垄川三宝洞怀古》是萧雅堂对郑和下西洋的看法,这位七次下西洋的三宝公,在南洋留下一些遗迹,三宝垄的三宝洞是其中之一。“耀兵外域振君威” 的时代已经过去,明朝灭亡了,如今是“五百年中乡国异”,马彬、王景弘等随从全都消失,而郑和也成为神话人物,“遗像分明真似佛,闻名仿佛已成仙” ,辉煌的下西洋活动,如今只是村老口中的轶事。作者以长期流寓人士身份发表对郑和下西洋看法,其感触是苍凉而又惋惜的。


垄川三宝洞怀古

耀兵外域振君威,奉使南来归未归。香火千秋留古洞,声名四海溢蛮畿。马彬等辈今俱泯,成祖江山昔已非。五百年中乡国异,神灵如在尚凭依。

破浪乘风拥甲兵,宝船到处尽逢迎。南穷瘴海通诸国,北望燕云是旧京。惠帝潜亡何有迹,景弘并驾转无名。洞天福地年年在,沧海桑田任变更。

海邦何处不流连,独把芳踪寄垄川?遗像分明真似佛,闻名仿佛已成仙。石藏树覆疑无地,水抱山环别有天。洞口春溪芳草绿,落花啼鸟不知年。

久辞北阙滞南洋,重译朝天海不扬。遍历殊方观异俗,远乘法驾渡慈航。洞因神住山生色,地以人传草亦香。轶事多谈村老口,瀛涯胜览独无详。
(1899114日《天南新报》)

        萧雅堂写南洋乡村景色,情景兼顾,各种特殊景物皆能捕捉入诗,构成乡村生活的真实画面。此首《森村》是萧雅堂在泗水的作品,森村是指树木围绕的村落,此诗写来轻快,乡村景物一一展露眼前,山水、田地、树木、门巷、鸟啼、狗吠、炊烟,平静中却带着贫困忧伤,由此揭露了荷兰殖民主义者苛政的压迫。


森村

绕郭树扶疏,临江亦结庐。有园偏少菜,近水恰多鱼。地瘦人何业,家贫子读书。桃源风景远,误作武陵渔。

僻壤成荒境,山隈复水涯。野平田有种,林密树如花。活计工为女,生繁客是家。此乡多古意,门巷寂无哗。

四邻分远近,一郭自东西。椰瘦参天直,蕉高及屋齐。隔篱尨也吠,穿树鸟频啼。尽日横桥路,销磨轮与蹄。

此间非乐土,寥落自成村。烟火千家共,青黄四野繁。政苛斯地苦,俗朴古风存。尽道沧桑变,浇漓不足论。
(189919日《天南新报》)

        萧雅堂另有《锡江竹枝词》,描写望加锡土著化华人婚礼。黄遵宪在新加坡创作的《番客篇》是描述土著化华人豪门嫁娶的场面,而萧雅堂的这篇作品是普通人家嫁女的经过,是另一种描述,今引如下:

                关雎未咏小星先,番女相从暂作偏。胡越一家宜尔室,倘能终老亦良缘。
                         (至有身家而庆终老者,以偏为正,及其亡也,立主竖牌,以地为姓,曰锡氏云。)

               曾闻长舌起风波,稚齿因之亦切磋。想为是非防利口,瓠犀珍重细研磨。
                        (男女皆磨齿。)

             儿女伊何割爱偏,后头痴望好姻缘。惜阴分寸皆如切,漏泄春光在眼前。
     (男女将近成人,各割前阴之皮少许,依番教也。)

 不施脂粉不盘鸦,窄袖贯头衣不华。报道良辰好事近,十尖红染女儿花。

小吃槟榔当点唇,垂肩时覆綺罗巾。当筵借箸非长技,席地盘餐染指频。

佳期已近欲于归,忍餓含羞泪暗挥。欢喜在心忧在面,可怜清减小腰围。

甥馆新婚迟合欢,鸳鸯独宿锦衾单。成双夜待三朝后,喜报爷娘更问安。
     (至成双之夜,婿衣冠叩岳父母寝门道好。)

婚嫁有约早梳妆,为庆三朝作伴娘。前路双双车上坐,后车新妇伴新娘。

合婚龙凤烛双辉,龙自飞腾凤不归。待到侬家雏育后,有心惜别泪依依。
     (新婚点龙烛,至生儿女点凤烛。)

守闺待字已多年,羞托良媒祗自怜。不合孤鸾星照命,白头竟尔误因缘。

弟婚妹嫁姊云何,习俗成风怨女多。过了青春容易老,守贞长作小姑婆。

从来养女原如寄,长大于归共送迎。喜结蚌胎珠欲放,如何转寄外家生?
                              189914日《叻报》)

此诗从表面上看,所描述的新娘凿磨牙齿、行割礼、窄袖无领、覆盖罗巾,指染花汁,以手进食,完全是当地土著之婚礼习俗。然而其中的三朝回家,“合婚龙凤烛双辉” ,又可以看出并非土著婚礼习俗,因此,新娘很可能是土著化华人,所以还保留一些华人婚礼习俗。此诗开头称“关雎未咏小星先,番女相从暂作偏” ,小星即妾的俗称,说明作者娶此相从的“番女”当作偏房,还希望“胡越一家宜尔室,倘能终老亦良缘” 。以此观之,他在汶岛那位红颜知己是另一个家,而望加锡这个“小星” 又是另一个家,他在诗中也透露了另娶的讯息,如“故园松菊荒三径,客地莺花又一春” 、“离心不似初来日,归梦偶然随去槎”( 《垄川旅怀旧作》) ,“纵然客地迟花信,自有春风到草庐” 、“旅燕新巢虽已定,寒梅老屋竟何如”( 《泗水旅怀》) 。不过,从诗中又可看出,当他面对新家时却又想起国内老家,还算是一个有情义之人。我们回看他的《番客篇》,他对于两头置家并无自责之意,然而他也明白长年在外,最终是“报道藁砧归,头白已成叟” ,而“妾亦颜色衰,相对嗟老丑” 对家乡的妻子是十分不公平的对待,尽管他洒脱地说“即使归家翻似客,去来无处不天涯”
        萧雅堂最后定居在泗水,而他的作品最后见报是三首诗与一篇碑铭,时间是18991013日,此后毫无音讯,想是终老于泗水。这三首诗与碑铭都是为一位名为郑熑而的人而作,据内容看,此人应是当地殷富商人,宅园广大,有亭台楼阁,而且捐资修路,便利行人,作者因此撰写功德碑,称赞其事。诗与碑铭如下:


                                 瞻望亭(为郑太封熑而翁作)

                仰止高山望眼青,野花如绣四时馨。一天飞白云留影,几点栖鸟树隐形。
                自是儿孙看弗及,应知川岳下钟灵。快哉燕喜供游乐,争及孝思瞻此亭。


阅江楼

                楼记阅江轰石头,低徊两地有名楼。置身高旷天何近,极目苍茫水自流。
                孰道元龙超北海,犹疑黄鹤下南洲。郑庄好客今犹在,何幸登临纪胜游。


观山阁

                山中有阁阁前山,高隐何人在此间?缥渺奇峰初日上,逶迤远岫白云闲。
                送青如画匀眉黛,浮绿临春耸髻鬟。举目晴岚看不厌,凭栏啸傲自怡颜。


重修凫宫石路功德碑记

                盖闻立功树德,实种福以无穷;刻石铭碑,乃垂名于不朽。夫捐金行善,
        修路济人,始创者功固居先,继修者德亦不浅!若凫宫向东之路,实行旅必出
        之途也。自康熙年间,有郭鼎侯者,独力捐资,悉心石,计程三四里,纪年
二百余,岁月既深,缺残实甚,幸遇郑封君熑而翁道经是地,善本诚信,见义
必为,赀财不惜,遂捐银千余两,治工数十天,不计其长,只增其阔。从此矩
步咸歌王道之平,攘往熙来,共拜仁人之赐。所谓一人好善,满路无忧,功在
此时,恩垂后世。既立功而树德,福自难量,合当刻石以铭碑,名垂不朽,是
为记。 (1899913日《天南新报》)

二○○九年六月十七日

      

       

没有评论: